引言 旺季前的整顿从不缺席。
旺季前的整顿从不缺席。
近两天,多位卖家收到到亚马逊的警告信,被判定操纵评论,刷单产品被减少曝光,限流时间约在30天或更久。一位卖家4个账户同时收到通知,但其表示“没有刷过单”;也有卖家称,此前一对一联系真人买家,现在也被平台抓到有偿测评。
同时,因站外投放被判违规的反馈也明显增加,违规原因包括操纵销售排名、人为增加网络流量等。相关卖家需进行申诉,未提供平台要求信息的,警告将保留在账户中,有收到过此类警告的卖家表示“不回复会封号”。
做站外都会被警告?卖家们惊疑不定。本周三,亚马逊美国站发布了关于站外推广激励政策的澄清公告,就优惠券和折扣的使用等做了说明,下文将细说。
今年以来,亚马逊已经因操纵评论问题大刀阔斧地清除了一批头部卖家,部分类目格局改变,合规化成为大势。一位老板告诉运营:“一定要合规运营,不刷单不测评。”一周后老板又问:“这个产品怎么还没有起来的趋势,是不是运营水平不行?”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怎样不刷单做好亚马逊?这仍是一道悬而未决的题。
亚马逊再抓刷单,违规产品被限流
本周,亚马逊再次出手整治操纵评论,多位卖家收到邮件。
一位卖家表示,自己的4个账户在同一天收到警告信,原因是刷单、操纵排名,但卖家感到委屈,因为这几个账户都不曾刷过单。
卖家不清楚为何被判违规,但亚马逊误伤的概率并不大。一位日本站卖家接到亚马逊邮件通知:
“我们了解到,您有为买家评论提供报酬的行为。
卖家不得操纵评分、反馈或买家评论……如果了解到卖家、供应商或他人存在试图操纵评论的行为,亚马逊会展开相应调查。这包括通过向买家提供报酬来换取评论的行为。
如果此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将停用您的账户。”
当事卖家直呼心累,并十分困惑:“刷手都是自己一对一联系日本真人买家,非专业测评选手,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种时候,只能说亚马逊的互联网公司基因显现了。
这类卖家可以选择:A.确认存在违规行为,承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犯;B.认为亚马逊违反政策的判定有误,并提供解释或支持性证据和文件。对确有刷单操作的卖家而言,辩解的空间不大。
除警告刷单账户,这一天亚马逊还对存在虚假评论的商品进行了限流。不少卖家收到如下邮件:
亚马逊对卖家表示,我们检测到您提供的一件或多件商品存在不可信的买家评论活动,因为评论会吸引更多买家查看受影响的商品,所以我们要调整买家看到这些商品的频率,您可以通过“买家商品评论政策”了解更多信息。
因为调整相关商品的买家可见性会对卖家造成影响,在努力纠正该问题的同时,亚马逊也通过该邮件让卖家了解到这一情况。
接下来,在调查买家评论期间,亚马逊将继续调整买家看到之前发布的商品的频率。通常情况下,平台需要大约30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些评论并恢复ASIN的正常曝光率。在亚马逊纠正该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商品仍然可售。
一位收到邮件的卖家慌了神:一个链接就两个月前刷了1单,收到这封邮件ASIN真的就卖不动了吗?自己刚发了一大批货过去。另有一些卖家表示本周或上周收到了同款邮件,不知该如何处理。
有卖家曾收到过此类邮件,其中一位表示,写了POA,正常销售后listing流量会下降很多;另一位也表示,还是会出单,但订单量会减少,一段时间后还会回来。也有卖家认为,这会被认定为一刷,要做好资金回调和库存处理。
相比因刷单导致单个产品被限流,另一种情况更加罕见,那就是站外推广被判违规。
一批站外投放被判违规,亚马逊发公告
和上文4个账号同时收到通知的卖家一样,在收到刷单警告的卖家中,有相当一批称没有刷单。一位卖家说,其有近一年没有过违规操作了,昨天却收到亚马逊警告,称其滥用商品评分、反馈和评论。卖家不解,这是亚马逊秋后算账还是误判呢?但答案都不是。
另有几位卖家收到了一样的警告邮件,但对违规原因也摸不着头脑。很快有人指出,这是站外推广出了问题:“这种基本就是做站外,订单突增导致的。”卖家们难以置信:“不至于吧”、“真的假的”。
通知邮件如下:
邮件内容为:
“我们通知您,我们检测到对您的账户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违规行为。如果不加以解决,这可能会导致账户停用。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与您联系是因为您似乎违反了Amazon.com上的以下一项或多项卖家行为准则要求:
——影响客户的评分、反馈和评论
——操纵销售排名
——人为地增加网络流量
Amazon.com上的禁止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雇佣第三方试图提升ASIN排名或优化评论。
——未按照收件人指定的地址发送包裹。
——索取或接受虚假订单或欺诈订单。
——订购自己销售的商品。
——向购买您商品的买家提供补偿(包括优惠码)。”
当事卖家如何解决问题?可以在“账户状况”页面查看政策警告,并按相应政策警告旁边的“后续步骤”列中的指南操作。如果卖家未按照上述说明操作,亚马逊未收到所需信息,该政策警告将自其在卖家账户中发布之日起显示180天。
如果卖家认为邮件发送有误,可以按照“后续步骤”列中的指南提交说明,说明应包含这些信息:1、证明账户符合亚马逊“销售政策和卖家行为准则”的证据或实例。2、卖家认为自己的账户并未违反平台政策的理由。
卖家们惊诧不已,现在连站外都会被警告了。收到邮件后要怎么处理?卖家的观点也是两极分化:
A. 可以销售,不做处理
“——我也收到了,一模一样。不打算管了;
——我目前没动,正常销售;
——我的放着没管,目前店铺状况是良好,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样;
——可以继续正常在售,我店铺今年六月份收到过类似邮件,一直放着没管。
B. 要回复,不回复会封号
“——我前年一个账号就是,没管,继续卖了两三个月就封了;
——需要回复,不回复会封号,我的账号就是这么挂的;
——会打电话,接下来就是封号,有遇到了;
——最好申诉一下,第二次必挂。
——并没有违规操作,只是没有处理就被封了。找了亚马逊客服以及服务商,都回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才导致被封。”
部分卖家表示,还是要处理,这是警告,不用申诉,直接点一下就可以了。“第一次收到没有关系,但是一定不能再犯了,半年后这个警告会消失。”一位卖家说道。
近日做投放站外的卖家中,不少人表示没有刷单但收到了这封邮件。亚马逊对站外推广的要求变了吗?
本周三,亚马逊美国站发布了关于站外推广激励政策的澄清公告。
公告表示,亚马逊欢迎并鼓励使用优惠券、折扣等工具来降低价格并推动销售增长,但前提是这些激励措施也是亚马逊上产品报价的一部分。
如果卖家在亚马逊外的折扣和其他计划,目的是促使客户购买在亚马逊上没有这些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列出和销售的产品,平台认为这违反了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这些做法可能会影响客户和其他卖家,因为它们可能会提高搜索排名、激励产品评论并产生人为的流量和转化行为。
具体来说,通过操纵搜索排名来人为提升产品的搜索排名,包括“两步URL”、“超级URL”、“Funnels”、“Treasurehunt”及“搜索-查找-购买”等任何形式的虚假或误导性行为,都是违反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的。
亚马逊提醒卖家,应对账户行为负责。之前可能不了解这一政策的卖家应立即终止这些做法。此外,亚马逊将继续审核卖家中心合作伙伴网络中的开发人员,以确保他们不提供滥用服务,同时也正在删除违反这些条款的应用程序。
在抓违规方面,亚马逊毫不留情,今年平台上的震荡就足以说明。
惩治刷单,亚马逊动真格了
此前,业内一位深圳3C卖家称,以3C品类为例,如果不测评,一个月都可能没有一个好评,而亚马逊平台的评论权重太高了,所以很多人最初的运营方法就是刷评。
不少深圳卖家靠3C类目起家,这个类目卖家测评,其他类目的卖家也掌握了所谓的“流量密码”,照搬测评模式。有卖家直言,在亚马逊上推一款产品,他认识的80%以上的卖家都是靠测评起步,慢慢把产品推起来。
测评一直都是亚马逊明令禁止的违规操作,但平台的打击力度似乎处于时松时紧的状态。
“秋后算账”一词是亚马逊卖家对平台惩治评论违规的共识,即卖家可能一直存在评论违规行为,但很多时候亚马逊不会直接封卖家账号,或发出警告邮件,而是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统一清算,清算的时间点大多卡在旺季之前。这让一些刷评卖家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测评没事,实际上只是当时没事,秋后算账的时候,卖家大概率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今年以来,亚马逊就评论违规进行秋后算账的时间更加密集了,几乎不足两个月就会来一波警告,或者直接来一波封号扫荡。
4月底开始,亚马逊更是对评论违规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业内头部大卖帕拓逊、泽宝等多个标杆级的大卖账号直接被斩杀,以往被认为有免死金牌的大卖跌落,令不少卖家闻之色变。更为可怕的是,被封大卖账号的主力品牌几乎团灭,这些曾经花重金打造的品牌,一夕之间消失无踪。
随后,亚马逊的封号对象从第一梯队的头部大卖,下沉到了第二梯队的中部大卖。照例是卖家品牌被连坐,没有丝毫余地。接着不少中小卖家也遭遇封号危机,在整顿大潮之下,一些中小卖家被封账号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激起太大水花,消失得无声无息。
遭遇封号之后,无论是头部大卖,还是中小卖家,他们的公司均遭遇重创,裁员、退租、破产风波接踵而至。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这次封号潮中,某主营小家电、电子产品的大卖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半壁江山毁于一旦,该公司年销售额约60亿,其中36亿都是通过亚马逊平台实现的。
而业内头部大卖纷纷因封号受挫,他们中的大多数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知名大卖有棵树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10.92亿元,同比下降51.12%,净利润则亏损高达7.42亿。其中,亚马逊平台半年营收3.36亿,同比下降57.15%。亏损主因之一是亚马逊对店铺管控强度提升,因涉嫌违反平台的运营规则,有棵树部分销售站点被封、店铺资金被冻结,影响了在亚马逊平台的业务开展。其他大卖也未能幸免,亏损原因均与本次封号脱不开关系。
亚马逊的整顿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11月初正是旺季时刻,一波评论违规的警告又来。知情人士介绍,平台的严打至少会持续到年底。
亚马逊打击评论违规的力度突然加大,外媒的报道、联邦委员会施压都是推动因素。此前的封号行动始于一次外媒报道的刷单数据泄露,亚马逊的老底被铺在众人面前,平台不做出点成果似乎不好交待。
之后,联邦贸易委员持续向亚马逊施压,要求其对参与虚假评论的商家采取行动。联邦贸易委员会表示,亚马逊对卖家和“付费评论程序”的监管方式很重要,因为虚假的正面评论会导致平台出现大量劣质商品,并引起购物者的不信任。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们因为虚假好评而购买了劣质或有缺陷产品,便会把消费者置于危险中。
大量虚假评论爆出,致使联邦贸易委员质疑亚马逊监管能力不足。亚马逊的前员工也称,多年来亚马逊忽略了审核卖家资质和构建防诈骗系统,将重心放在了丰富平台产品类目以及积极吸引卖家入驻上,这种不受限制的增长导致了卖家竞争激烈,一些不法卖家为了存活下来,不惜违反平台政策。
只要亚马逊不进行整顿,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有可能继续下去,终究会有一些卖家成为漏网之鱼,即使“滥用评论”被封号,他们也会在另一个账号重复这样的事情,生生不息。
不刷单能不能做好亚马逊?
即使在进行最严格的整顿之后,依旧有卖家会继续踩着平台红线躲猫猫。于卖家而言,不刷单在亚马逊上真的活不下去吗?
当业内卖家相继因为评论违规被封账号,很多同行慌了,立刻通知服务商停止一切评论违规行为,有些服务商一度暂停接测评、刷单业务。
在风声鹤唳的合规大潮之下,如今评论违规行为确实少了很多,很多卖家变得非常慎重。离开了测评,业内运营普遍的反馈是:产品不好推了,新品更是首当其冲。
一位运营吐槽了自己的老板:老板明确说一定要合规运营,不刷单不测评,结果产品推不起来,又回去质问为什么产品不出单,是不是运营不行。运营回复合规操作,精细化运营没有那么快出单。但是老板不听,直指运营思路不对,产品不出单、不起量根本没有利润,一个月还不出单的产品,要么是产品不行,要么是运营不行。
如今,很多卖家有这样的困扰,亚马逊产品特别是新品除了刷单,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一位运营直言,不刷单之后,推新品就像开盲盒,一个新品开出一个好评能起飞,开出一个差评大概率要夭折,相同产品的2个链接,好评和差评的区别很大,只能祈祷链接能来好评。
在评论权重的驱动之下,一些卖家仍走在违规的路上。不过很多卖家在目睹了大卖一夜之间被封号之后,已经自发性远离评论违规。一位业内资深运营称,我是不敢呆刷单的公司,怕所有的辛苦付诸东流。
多数业内卖家和运营有这类看法。一位卖家称,新品刷了十几单,被亚马逊后台检测到给全部删除了,后来老老实实不再刷单了。另一卖家认为,刷单跟饮鸩止渴没啥区别,有这个时间,不如好好研究产品,开发更多差异化的好产品。
反观,在违规卖家账号被封之后,那些没有进行评论违规,认真做产品的卖家倒是收获颇丰。今年6月份,一位正规操作的卖家就反馈几个产品流量订单突然上涨,到现在进入旺季,这几个产品的销售更为可观,其中一个产品的销售直接提高数倍。
业内标杆大卖安克更是合规运营、用心研发产品的受益者,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25亿元,同比增长39.99%;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21.17%。其中,境外收入达到81.43亿元,同比增长36.91%,占总营收比例为96.65%。安克创新前三季度光研发投入就达4.99亿元,同比增长32.96%,占营收的5.92%,持续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一边是刷单卖家账号和品牌被封,公司受重创,另一边是认真做产品的卖家持续保持增长。这似乎让更多同行对刷单产生了新的认知。
如今,不止老卖家重新审视刷单行为,一些新卖家也开始有了更强的合规意识,部分新卖家直言,入局没多久从来不刷单。正如一位资深卖家所言,今后深耕垂直类目,进行精细化、合规化运营会是亚马逊卖家的常态。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1-02 10:46
2025-01-05 11:47
2025-01-03 11:40
2025-01-02 10:43
2025-01-06 09:39
2025-01-02 20:41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