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卖家的成本又要上升了。
海运价格迎来二连涨。SCFI集装箱运价指数连续两周上涨,美西、美东市场运价延续上行走势,其中美东涨幅达到5.61%,破3000美元大关。不过,欧线在大涨三成后出现了小幅回跌,船公司开始针对个别航线调涨FAK费率以支撑运价。亚马逊定档Prime后,卖家加快旺季备货的步伐,业内人士预计月底海运仍会迎来一波涨价。
海运价格上涨,可卖家的出货量并未随之攀升,反而加剧了行业的内卷,货代的日子举步维艰。拿货难、扫楼难、操作一条龙难,拿着两千的底薪操着007的心。目前的货代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迹象,有人资源宽裕、收入可观;有人拿着100元的利润接一柜的货,利润没有也抢着接货,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部分货代为争取货量自降成本揽货,推动了暴雷事件的频繁发生,合作很久的货代突然宣告破产了、货代暴雷被逮捕了,更有货代黑名单疯狂流传于业内。如今跨境电商的“印钞机”效应已经消失,物流行业正在大洗牌,船公司和货代利润暴跌,裁员、降薪、被撤资、跑路的声音不绝于耳。
美向海运运价持续上涨,美东突破3000美元
7月底,业内预警8月份美线集装箱会有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如今这波涨价已经悄然而至。
上海航运交易所SCFI最新指数显示,本周运输需求保持高位,供需基本面稳固,市场运价延续上行走势。8月4日,上海至美西运价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002美元/FEU和3013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3.04%和5.61%。
对比7月7日的数据:美西1404美元/FEU和美东2368美元/FEU。也就是说,在一个月内,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上涨了43%和27%。
至此,美线市场即期运价已经连续一个月持续上涨,其中美西运价单周最大涨幅达到26.1%。
“现在的需求并不旺盛,但是美线货量相对较好,再加上船公司持续减班调整运价,多地海运价格都在上涨,”有货代指出。包括COSCO、EMC等都已经悄悄涨价了。现在COSCO到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40HQ集装箱价格分别为是2015美金和3075美金。
对比此前,货代公司的报价都有所上涨,预计8月15号以后、9月份还会迎来新的运价上涨。“运费上涨后,收货量反而上升了,”有卖家反馈道,货代纷纷建议卖家在15号之前出货,不然后期出货的价格会更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船公司为守住运价,极有可能会在在月中征收旺季附加费或再调涨基本运价,预计会增加300-400美元的运费或附加费。目前,承运人在美线的减舱程度逼近三成,但为应对第四季度淡季以及新增运力持续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船公司想要守住目前的运价行情,势必要通过持续减舱来调涨运价,以填补损失。
相较于上半年,下半年才是真正的外贸旺季,各大节日氛围的刺激下,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会最大程度地得到释放。目前,亚马逊已经官宣10月会举行Prime会员大促,卖家们提报后就是紧锣密鼓的备货环节,按照以往的惯例,多数卖家会以普船为主,但由于7月份普船甩柜频发,一部分的发货量可能会向美森转移,顺势会抬高运价,预计月底随着卖家出货量的增加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不过,缩减运力涨价的方法似乎对欧洲航线的效果不大,该线路的运价复苏情况并不乐观。上海航运所报告显示,欧洲市场运输需求表现平稳,供需基本面基本平衡,市场运价在上周大幅上涨后出现回落。
8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SCFI最新指数显示,上海到欧洲的运价为947美元/TEU,对比上周下跌了2.87%;上海至地中运价为1503美元/TEU,对比上周上涨了1.72%。
关于欧洲航线,业内人士表示变数较大,目前的减舱不明显,主要是靠货量增长。上周,亚洲至北欧的集装箱即期运价飙升,上海航运交易所SCFI单周上涨233美元至975美元/TEU,涨幅31.40%;宁波航运交易所NCFI更是单周大涨56.9%。然而,由于需求疲软,市场货量不足以支撑涨后运价,本期的运价已经有所回落。
部分船公司为支撑运价,选择针对“部分欧洲航线”调涨FAK费率。7月初,马士基宣布从7月31日起将FAK费率调升至每20英尺1025美元和每40英尺1900美元;达飞也宣布从8月15日起,将FAK费率调升为每20英尺1150美元,每40英尺2100美元。
整体而言,今年的货运旺季表现并不理想,货量增速缓慢,业内不断调整供给也收效甚微。虽然8月份有所好转,但对比此前的旺季,还是让圈内人士大失所望,并且业界对于不合理的运价也不愿接受。
但这改变不了运价上涨会转嫁到卖家身上的事实。在此前不少大卖披露的年度报告中,海运费大幅下降是推动部分大卖利润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果海运费上涨,卖家的运输成本上涨,利润必将会缩减。
同时,也会加剧货代行业的内卷,两极分化的情况会更加显著。大的货代公司可能会由于海运费波动接收到新的客户,但小的货代公司可能会由于运费上涨、利润低无法挽留部分客户,甚至出现暴雷。
1柜货利润100块,货代:你干得下去?
“本来就收不到货,压低利润去收货,这下好了,价格上来,更难了,”一货代在朋友圈发出牢骚。疫情期间货代赚太多,全都蜂拥入场,但自去年海运费回到正常以来,订单大幅流失的现象辐射到整个物流行业,大批的货代公司因此死掉,留下的货代公司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只能提着大量空集装箱四处“求货”。
近期海运价格上涨,看似带动行业内整体水平向上,实则并不然。中国物流货代协会表示,此番运价为船公司人为调整,短期内会导致市场混乱,拉动运费上涨,并非市场回暖。预计船公司的涨价行为大概会持续2个月左右,运价之后会慢慢回落。
这期间,部分卖家为节约运费可能会货比三家,但近来货代暴雷良多,且货代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他们要么不换,要么更换相对可靠的大公司。对于规模较大的货代公司而言,海运费上涨有益,自身的价格优势也会助力其吸纳更多的卖家。但对于中小货代公司而言,即便价格低,但拿到的预约能力有限,压价、降利润接货则会加剧他们举步维艰的情况。
“顶着深圳40度的高温去扫楼,一下午一个客户也没有,”货代小王吐槽道。今年的行情惨淡,很多时候都收不到货,即便有意向的客户也是对比三家。从早晨开始报价,报到晚上,报了3年不合作还嫌你慢。他找你像报警,你找他像破案,给5毛要3个月账期,还要保持价格全年不变,不托班,不甩货。
整柜的货100元的利润,你接不接?接,只要不亏本那肯定得接。对于价格,货代们看得比较长远,价格步步让,只为多个客户源,多份业绩。
同行的反馈更是让人心疼:“100还不满足?”、“什么?100?那是我100个柜子的利润,”、“利润几十块的我都跟了两三个月了,客户我都是供着的,知足吧,”、“利润30的我都接过,到手里3毛钱,还不够电话费的,”今年这行情,卷的离谱,能不亏就是好的,货代们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不然哪里接货,毕竟1200个好友里,同行占了三分之一。
行情不好,卖家们出货不足,市场整体缺货,低价收货太正常不过。一些货代的操作更是离离原上谱,一票拖车5块钱都跑着去接,相当于根本没利润;更甚者亏本也去接。在他们看来,走量的话,少赔点也能接受,就当是为了客户源,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
那么,货代到手的薪资呢?
首先从底薪来看,多数货代的底薪相对较低,基本上在2000-5000之间,且部分货代的底薪跟提成挂钩,少数货代底薪过万。业内多数现状是:底薪2300,提成暂无;一个月没有做到5000业绩,底薪直接500块;宁波货代底薪3500,提成从1万毛利开始发。以至于有圈内人士直言:“深圳操作底薪都5000千,2000月薪是不用吃饭吗?”
更甚者,你听说过身兼数职(跑业务+仓库操作+搬运工)加起来月薪3500元,扣医保社保剩3100的工作吗,有网友在做。
就提成而言,自去年开始,能拿到大头的只是少数。“每月税后1W底薪的货代,业绩要求2万,多出的提成30%,”有高薪货代说道,公司和一些大卖保持长久的合作,所以提成还不错,出货量多的那几个月,每个月的综合薪资能拿个两万多。
相当大一部分货代则是拿到较少的提成,甚至没有。1万的销售额提成150元还是好点的,还有15W的货提成500元,更甚者很多货代达不到公司规定的销售额,自然也就没有提成一说。
“货代越来越难做了,这是我做货代的第15年,利润已经从3万降到了3千,”一货代在社交平台上感慨,如今,整柜平本接都很难,拼箱2美金一方的利润都很难接到货,该怎么破局?
拿着几千块的工资,接不到货,也要操着007的心,在骂人与被骂当中不断横跳。货代小王无奈道:“德国结束了,美国上班了,我继续上班,再过几个小时又是中国上班了,一天的时间百分之80%都在工作,真好。”
在各大社交平台,劝退入局货代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真心劝谏想要入行的新人,后退后退,看看其他工作吧,已经入行的赶快转行业吧,以免在货代这一行待久了,被温水煮青蛙煮傻了,也不知道自己转行能做什么了。
应届毕业生:一个月开四单,被公司劝退了。每天扫楼,打电话,但是问价没别人多,一般报完价就没下文了,好不容易开了几单,但是没完成业绩目标,罢了罢了。
入局1年货代:9个月没拿过提成,行情太差,公司制度太多,只想劝诫新人不要入局。
2年经验货代:操作过空运海运铁路快递等一条龙,觉得操作太机械没前途,开始转业务,转业务的第三周,内心os:“我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做货代”。
货代转采购:成功从乙方转为甲方,虽然工资没那么高,但是好在舒服,也不用极度内耗了,心情好了不少。
深耕行业6年货代:干不下去了,没钱了赚了,准备提桶跑路。
行情差,市场货量不佳,压力大,赚不到钱,部分货代选择转行,退出这一行业,但仍有部分货代坚守在岗位。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这些货代公司试图通过降价、亏本来接货,但低价已经不足以支撑市场需求,跑路与暴雷的事件更是随之而来。
裁员、降薪、跑路,物流行业正大洗牌
自去年跨境行业降温以来,物流公司的暴雷便时不时传出。而在近几个月,这种声音更为普遍,多家跨境物流公司陷入劳资纠纷、跑路、倒闭等传闻中。
比如前不久,深圳头部货代企业暴雷,拖欠外债4000多万,170个货柜被扣,需要卖家自掏腰包赎货,还被网友曝出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深圳一供应链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近400万的清关费用无法支付而选择破产;一中国物流公司因使用假邮资被美国联邦指控后逮捕等。
近日又接连传出两家货代企业遭遇投资人撤资的消息。货代行业不景气,一部分公司打起了裁员的主意。“人事前几天和我约谈,说了离职的事,”深圳一仓管人员小李说道。其实,对于公司的这波操作,小李已经坦然接受。早在今年年初,公司就陆陆续续裁掉了好几波员工,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与小李的情况颇为相似。另一货代公司小刘表示,公司人员比较少,目前还没有进行裁员,但是已经调整了奖金结构,底薪变少了不说,提成的额度也有所提升,这不妥妥的是在变相降低工资逼人走,已经在职找寻其他的工作了。
跨境电商的“印钞机”效应消失,繁花似锦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与之休戚相关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七成的被调查货代物流企业目前的利润率在3%或者更高的水平,但也有14%的企业目前处于盈亏平衡甚至亏损的状态,仅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利润率超过10%。虽然不少企业盈利相对稳定,但这掩盖不了大环境下市场的隐忧。
2022年成为一个转折点,全球贸易进入调整期,随着需求疲软和出货量的严重下滑,货代们的日子已经从货找船演变成船找客的新局面。至此,行业进入洗牌期,中小货代被清退出局,而彼时的物流公司开始通过降薪、裁员等手段应对市场变化。
自去年到今年以来,就有多家国际物流巨头宣布降薪、裁员。其中,美国第一大海运货代C.H. Robinson Worldwide继去年11月裁员后,今年5月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员。
2021年的海运市场暴利,让马士基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从2019年的294位跃升至151位,中远海运今年排位也提升到115位。排名虽然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已经改变。
梳理多家船公司的财报可以发现,受货运需求减弱的影响,公司的利润都下滑七到九成,以星甚至还预计2023年公司可能会出现亏损。在今年第二季度,多家船公司更是出现了利润降幅远超营收降幅的情况,利润下滑分外明显。
达飞今年二季度营收为122.89亿美元,对比去年下降36.9%;利润则为25.93亿美元,对比去年下降73%。其中,航运业务收入为84亿美,占总营收的近七成,EBITDA利润率为26.2%,下降了30.7点。
马士基情况相对好点,营收下降至130亿美元,降幅达到40%。其中,海运业务占据总营收的67%,今年第二季度下降到了87亿美元,降幅达到50%;利润方面,二季度马士基EBITDA为29.05亿美元,相比去年的103.27亿美元降幅高达71.87%。
不仅仅是船公司,货代行业的业绩也收到了冲击。全球第一大海运货代德迅在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下降38.3%,EBIT同比下降48.3%;DHL营收下降16.4%,EBIT同比下降27.2%。
时间进入第三季度,市场依然被负面情绪笼罩,卖家的出货量并没有大幅增加。为拉动集运市场,船公司选择缩减运力以提升运价,又能让市场活泛多久?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1-02 10:46
2025-01-03 11:40
2025-01-02 10:43
2025-01-02 20:41
2025-01-03 11:14
2025-01-02 09:08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